|
冻干技术与IVD试剂-第一章 基础知识(第二节 溶液的预冻工艺)![]() 溶液的结晶:晶核与冰晶生长存在自然的随机性,而冰晶的形态对整个冻干过程有重要的影响,并且也会影响冻干制品的最终产品性能和质量。水的特性 水的密度在 4℃时最大,为 1 克/ml ,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密度均减小,冰的密度为0.92 克/ml,所以冰比水轻,并且结冰时会发生体积膨胀现象。温度降低时,水蒸汽很容易液化,在不同的温度时。纯水几乎不导电,当水中溶有其他物质时,导电性会明显增加。冰是热的不良导体,水结晶后电阻会变大。 水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,水在生物系统中有多种存在形式。一种叫做自由水以溶液或悬浮液形式存在,这种水冷冻时能结冰;另一种以氢键方式结合在一些极性基团上,包含在极性基团形成的网状结构之中, 这部分水即使在极低的温度下也不会结冰, 叫做结合水;另外生物系统中还有至今仍未搞清楚的其他形式存在的水。 水结晶,需要晶核,可以是一个气泡;也可以是一颗尘埃;也可以是包材上的一个凸点;也可以是溶液中饱和溶质的结晶析出。成晶核与冰晶生长存在自然的随机性。 ※过冷 水的结冰过程:当水的温度降到冰点 0℃时,如果缺乏晶核,水并不结冰,温度继续下降,水还是保持在液体状态,这叫做水的过冷现象;当水中存在一些外来物质时,外来物质便成为水结冰的晶核,于是水分子以晶核为核心,并以一定的排列方式结合成固态的晶格结构。一旦结冰开始之后温度会从过冷温度迅速上升到 0℃(结冰时的放热所引起) ,在结冰过程中保持 0℃不变,只有全部水都结成冰之后温度才继续下降。 ※冷冻速率与冰晶形成 冰晶的数量和大小受二个因素的影响:晶核数量和晶体生长速率。预冻过程是一个液相变为固相的过程,它是放热过程,只有把放出的熔化热被交换走之后产品才会冻结, 因此预冻需要维持一定的时间。 时间长短与产品的装量和容器有关,也与产品的共晶温度有关,共晶温度低的产品,达到低温的时间就较长,一般在产品温度达到低于共晶温度 5℃之后还需要保持 2~3 小时左右的时间。 冷冻速率的快慢会影响冰晶尺寸的大小, 因此也会影响干燥产品的质量。冷冻过程中,冰晶的数量和大小受二个因素影响:成核数量和晶体生长速率, 而这二者都受温度的影响。 冷冻过程,结晶放出大量的热,溶液内部存储的冷量,不足以支撑冰晶的成长,就会慢慢沿着冰晶生长,成为较大的晶体。而过冷度高的溶液,内部产生很多的晶核,因此溶液冻结后,就会形成多而小的晶体。 冰晶的大小也影响干燥速率和干燥后产品的溶解速度和产品质量。大的冰晶利于升华,小的冰晶不利于升华;大的冰晶溶解慢,小的冰晶溶解快;冰晶越小干燥后越能反映产品的原来结构。冷冻的工艺对产品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。 ※冷冻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冷冻会对细胞和生命体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, 其机理非常复杂, 目前尚无统一的理论,但一般认为主要是由机械效应和溶质效应引起的。机械效应是细胞内外冰晶生长而产生的机械应力引起的,特别是对有细胞膜这样的生命体影响较大,一般冰晶越大,细胞膜越易破裂,从而造成细胞的死亡,冰晶小,细胞膜的损伤小。产品冷冻时首先水开始结冰,冰晶的生长逐步造成溶液的浓缩,即电解质的浓缩,而蛋白质对电解质的浓度是很敏感的,电解质浓度的增加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,而生命体是由蛋白质组成的,蛋白质的变性会引起生命体的死亡,电解质浓度增加也会引起细胞脱水而死亡。溶质效应在某一温度范围最明显,这个范围在水的冰点和该液体的固化温度之间,如果能以较高的降温速率越过这一温度范围,则溶质效应产生的影响就能减小。 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一定的,含有最大量已溶溶质的溶液称饱和溶液,大都数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,超过溶解度时会有晶体析出,称为结晶。 溶液的冰点和沸点与溶媒和溶质都不同,它随溶质的浓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冰点和沸点。以水溶液为例来说明溶液的凝结过程。水溶液的凝结与纯水不一样,它不是在某一固定温度下完全凝结成固体,溶液温度降低到某一温度时,晶体开始析出,随着温度的降低,晶体的数量不断增加,最后溶液全部凝结。在溶液的结晶过程中溶液的溶质浓度会增加,冰点会下降,稀溶液变为浓溶液,并逐步成为饱和溶液,温度继续降低时,由于溶解度降低,将会有溶质的晶体析出,最后成为冰晶体和溶质晶体的共晶混合物,这时的温度就是溶液的共晶温度。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放热过程,在冷冻曲线上也会像水结冰那样出现过冷和一个平台。 大部分IVD试剂的冻干结晶过程,由于冰晶的形成和生长,部分溶质(如盐分、糖分、蛋白质等)被包裹在冰晶内部或被冰晶推挤到溶液的未冻结部分,导致溶质分布不均一。 IVD冻干试剂大都数是多种组分的水溶液, 有些是溶液和悬浮液的混合液。一些成分复杂的液体在冷冻时会形成二种状态,一种是晶体状态,一种是无定形态(也称玻璃态) 。如果形成晶体状态,那完全冻结或固化的温度叫共晶温度;如果形成玻璃态,完全冻结或固化的温度叫玻璃态转化温度。在冻结过程,溶液内部有些物料在结晶过程随着水的结晶,局部浓度过高并且没达到他的结晶条件,会产生部分的非晶体结果。绝大多少的冻干试剂,都是晶体和非晶体共存,而且结晶的大小空间在内部也是不均匀,保护剂是可以改善晶体的均匀和分布。 溶液的浓度对冻干是很重要的,它能影响冻干的时间和产品的质量,浓度太高或太低均对冻干不利。浓度太高,干燥之后干物质太多,密度大,溶解慢,干燥时会影响升华速率,甚至发生熔化。浓度太低,干燥之后干物质太少,不能形成团块结构,产品像棉花状,甚至会被升华气流带到容器的外边。冻干产品的浓度应该在在 4%~25%之间,以 10%~15%为最佳。浓度的高低也会影响产品的凝固点,例如氯化钠水溶液,浓度 18.8%时,凝固点是-15℃,浓度23%时,凝固点是-21℃。 对于IVD试剂,结晶后,溶质的分布不均、晶体大小结构有差异、存在非晶体形态,这些都会共存于试剂中,里面也会存在着应力(物理学、材料学)。还有一些试剂由于芯片和产能工业化需求,需要做成微球形式,需要把溶液均匀地滴入液氮中。有些物料滴入液氮中会形成透明的形式,这种是玻璃化状态,这种状态是不适合冻干,通过退火可让其转变为晶体形态,若无法转换,则需要选择更换物料或核心原料。液氮成形的工艺较为复杂,落入液氮前的需要温度控制,以及生产工艺过程存在较多的不可控风险,我们在后续章节中再详细介绍。 让冻干后的结构更为均一,一般有两种途径:一是调整保护剂,二是引入退火工艺。对于冻干试剂,冻干工艺中的退火,需要找到溶液的关键温度,但试剂的组分和浓度较为复杂,如果通过材料学的方法去测定溶液的特性是极为困难的。因此,需要特殊的设备和仪器来测定其冻结过程的特性。一般我们采用共晶区间测定仪,测定冻结和融化过程温度和溶液电阻的变化,或者采用DSC测定溶液的相变时的能量转化。这两部分我们后面章节再进行详细介绍。 ![]() ![]() ![]() 冻干试剂的退火,目的是均化晶体结构,让冻干后的产品结构更加稳定,提高温度耐受性。关于冻干试剂的退火,我们在下一节再详细介绍。 附件:冰晶形态的多样性 L-液态水;Ih-六角方;Ic-立方晶体冰;Ⅲ~Ⅸ-多边形晶体结构 ![]() ▼ ![]() 简逸生物 冻干试剂 研发及生产 专业服务商 Lyo-reagent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|